当代中国人权观致力于人民享有幸福生活

发布者:郑懿发布时间:2022-12-09浏览次数:52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近日联合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当代中国人权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报告围绕中国当代人权观深度解读中国人权道路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阐释中国保障和发展人权实践对推进全球人权治理、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人权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是一定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且随着历史条件变化而发展、丰富、提升。世界上没有固定的人权保障模式,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人权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动力、以幸福为目标,把人民享有幸福生活看作是最大的人权。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促进人权,走基于发展的人权路径。中国举全国之力,扳倒了贫穷这个人权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就是为生存权和发展权夯实保障。这是最为核心、最为基本的人权。没有这个保障,人的受教育权、工作权、社会保障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随着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中国将打造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更多人权福祉。
 
  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是中国保障人权的体现。改革开放前,中国近8亿人深陷贫困,连温饱都难以解决。2020年底,在经过30多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反贫困斗争后,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试想,人在温饱无着的尴尬境遇下,又遑论享受充分的人权?
 
  同样,世纪疫情汹汹来袭,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始终如一的价值遵循。三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国家的全力护佑。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中国从自身国情出发,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是人权的重要内涵,也是享有人权的先决条件。
 
  人权是人类无差别的共同权利,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中国不仅保证本国人民人权,还“传承仁爱、立己达人”,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先后批准或加入了30余项国际人权文书;累计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多次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所有这些,都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践行,为人类人权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实践,不但为世界人权事业和人类文明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今世界,贫困、战乱、环境恶化,无疑是对人权保护的严重威胁。在全球人权“治理赤字”突出的当下,要团结不要对抗,要合作不要脱钩,要开放不要封锁,要沟通不要制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才能为世界人权事业铺平道路。把人权当工具、当借口,实施反人权的恶劣行动,是对人权的亵渎和践踏。
 
  雷钟哲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