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东南人权沙龙”第4期在516会议室举行。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龚向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由海副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雪莲副教授、朱姗姗副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侯嘉淳老师和博士生王玉玲、王霞、娄秉文作为评议人参加了本次沙龙。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魏文松以“从部门法学到领域法学:教育法典编纂的法学方法论”为题进行汇报。本次沙龙由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刘耀辉副教授主持。

Start
魏文松博士后认为教育法典编纂正积极推进,面对教育法律规范的复杂性、分散性,传统部门立法理论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领域法学以其问题导向和跨部门特性,为教育法典编纂提供了全新思路。其正当性与必要性在于促进共识形成、揭示整合逻辑,并推动立法理念与模式的创新。教育法典编纂关键要实现从“分散立法”的单行法模式向“统一制典”的法典化模式进行过渡。在路径选择上,可以尝试进行“先总后分”与“诸法并行”的多元路径探索。在模式构造上,需要兼顾法典编纂的“规范主义”与“功能取向”的双重结构。

龚向和教授首先对王由海副研究员与侯嘉淳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表示“东南人权沙龙”旨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希望能办成常态化、规模化的学术沙龙。针对论文方面,龚向和教授认为本篇文章的选题有一定意义,紧密结合了我国教育法治实践,展现了对教育法典编纂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前瞻规划。但是,如何将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引入法典编纂,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推敲。

王由海副研究员认为研究方向很有价值,但题目还不够凝练,需要进一步修改。同时文章各部分的设计在逻辑上有待加强,在具体论证上可以增加相关例子,确保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和落地。
张雪莲副教授、朱姗姗副研究员、侯嘉淳老师和博士生王玉玲、王霞、娄秉文等评议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论文进行了深入剖析,既肯定了文章的研究价值,也中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如“法学方法论”概念的准确性、文章逻辑的紧密性等。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次领域法学及法学方法论等学术观点的交锋,更是对教育法典编纂路径的一次集体智慧碰撞。与会师生通过这场学术对话,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也加深了对部门立法与领域立法的理解。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将继续秉持开放与批判的精神,推动“东南人权沙龙”定期举行,为大家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