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曾凡恺发布时间:2025-03-26浏览次数:15

图片


“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顺利召开

图片

2025年3月21日,由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主办,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梁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刚学,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总负责人马怀德,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敬波,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高强,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徐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冯荣,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孙昊亮,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常安出席会议。教育部和陕西省相关部门的领导、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等近九十人参加了会议。

图片

范九利校长在开幕式上代表西北政法大学致辞,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他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强调,编纂教育法典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能够明确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界,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图片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赵万东在致辞中表示,教育法典的编纂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他强调,编纂过程中应坚持政治性、人民性和战略性,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关注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图片

梁鹰主任指出,教育法典分则编纂面临三大核心关注点。首先,教育法典的性质尚未明确,其特性不同于民法典和生态环境法典,因此需要权衡其公法与私法特征。其次,他提到,现有教育法律体系的复杂性增加了法典编纂的难度,因为它涉及多层级立法主体。最后,梁鹰强调,编纂教育法典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如何确立核心原则,特别是是否以公民教育权利为基础,并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梁鹰认为,应结合我国教育立法的特殊性,借鉴民法典和生态环境法典的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典模式。

图片

翟刚学副司长强调,教育法典的编纂要扎根中国,解决中国问题,回应人民的关切,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教育发展应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国家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并加强教育法律体系的系统集成与创新。他指出,要结合理论研究与文本起草,推动法典编纂与单项立法同步进行,并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教育法典的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

图片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玉麒提出,教育法典的编纂应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推动法学学科发展。要保障教育优先,助力教育体制改革。当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面临现实挑战,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法治手段引领教育改革。希望各界专家学积极支持陕西的教育法治建设,共同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

图片

马怀德校长指出,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发布,教育法典的编纂已成为一项战略任务。他针对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深刻认识教育法典编纂的重大意义,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二是系统梳理法典的整体结构,确保逻辑严密、内容完整;三是深入研究分则各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关键领域;四是注重成果产出,既要形成立法条文,也要加强学术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图片

课题组汇报环节,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孙昊亮主持会议,教育法典编纂课题组各分编负责人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思路、框架内容、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以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报和说明。

图片

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敬波就职业教育编的编纂情况作了说明,她指出,职业教育不应仅仅被视为“受教育权”的范畴,而应与普通教育、终身教育等体系有效衔接,避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框架。编纂过程需解决体系化不足的问题,确保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并关注国家教育强国和人才振兴的整体规划。

图片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对高等教育编的编写情况进行了汇报,他指出,要特别关注公立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编应涵盖教育规划、大学的组织与活动、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等各个方面,并强调学术自由与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的法典不仅要融入现有的法律框架,还要与职业教育法、学位法等相关法律体系进行有效衔接。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汇报了基础教育编的撰写情况。她认为,基础教育的框架设计需关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主要方面。该编应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特别关注学前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法律保障。当前的方案包含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内容,虽不完美,但作为从无到有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安徽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程雁雷对高等教育编作了补充说明。她认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更增强了作为课题组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指出,以现行《高等教育法》为基础,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编的定位、调整范围及章节结构,把握与总则及分则各编在相关问题上的分工和边界,如,教育规划、教育考试、教育投入与保障、教育评估、教育督导、教育标准、教育法律责任等等。在具体制度设计中,学位法、考试法、教学成果奖条例等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需要纳入法典之中,值得深入研究。高等教育领域的各种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及责任形式等尚需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图片

研讨会围绕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四个核心部分,以及单行立法教育考试法及其入典路径展开深入讨论。

图片

第一单元聚焦基础教育编,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常安主持。课题组成员、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龚向和就该编的撰写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曹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雷军,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刘艺,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管华等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法律规范、学前教育义务、义务教育公平性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基础教育领域立法完善的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讨论职业教育编,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秦惠民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副社长胡岩主持。课题组成员、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刘璞对该编的撰写情况做了说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部长、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主任陈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霞,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姚金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段斌斌,西北政法大学调解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研究员席晓娟等五位专家学者围绕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产教融合政策、技能型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讨论高等教育编,由《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和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余涛主持。课题组成员、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徐靖对该编的撰写情况进行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伏创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副主任姚荣,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副主任郑磊,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教育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春蕾等五位专家学者就高校治理结构、学术自由与法律规制、AI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围绕终身教育编展开,由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教授杜国强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副编审张曙光主持。课题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李红勃对该编的撰写情况进行了说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李昕,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研究员宋志军,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刘耀辉,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副教授胡梦瑶等四位学者围绕终身教育立法、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专注于单行立法教育考试法及其纳入教育法典的路径,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科研发展处副处长、副研究员戴一飞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副主任任海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文松,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研究员康韩笑四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考试法律体系的完善方向,以及如何将教育考试法纳入教育法典等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各单元的主持人对讨论内容进行了总结,与会专家学者就教育法典分则编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认为,教育法典分则编纂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确保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教育法典分则的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教育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教育法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 | 法治政府研究院